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13 作者:楊娟 張振中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他把村民當家人
——記湖南醴陵市孫家灣村黨總支書記葉志鋼
中國農業新聞網記者 楊娟 張振中
他曾經是一名鐵血軍人,從越戰的戰場退伍后在商場打拼,成為上個世紀90年代當地赫赫有名的“葉百萬”。
他轉型做一名鐵漢村官,將人均年收入昔日只有幾百元的貧困村發展成為小康村,如今人均年收入超過3萬元。
他將一腔柔情傾注村民,他曾以家庭財產作擔保,貸款93萬,為一家跑路企業墊資,給村民先行支付工資,避免了一場一觸即發的群體性事件!
他將家人悲傷留給自己,2004年,村里修路,他的嫂子被施工車輛撞倒身亡!為了讓修路繼續,他選擇了顧全公家事,沒讓施工方承擔大的賠償。從此,他擔負起照顧哥哥的責任。
在小家與大家面前,他總是選擇舍小家為大家,而他卻說:“我是個平凡人,只是把村民當成自家人,把村子當成自家一樣經營,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
他就是湖南省醴陵市孫家灣村黨總支書記葉志鋼。
舍棄“百萬”,為了千家
戎馬生涯鍛就了葉志鋼鋼鐵般的意志。1983年,葉志鋼復原回家,憑著一股子認定目標不放松的干勁,將醴陵市一個瀕臨倒閉的企業接手過來,打造成了年銷售額過億的“湖南明星企業”,葉志鋼成了名副其實的“葉百萬”。
一面是自己的企業干得紅紅火火,另一面卻是生他養他的村子積貧積弱,村民們都巴望著葉志鋼回來領著大家一起干。“在那個時候,守土一方、維護一方的村干部很多,但能發展一方的干部并不多。”葉志鋼坦言,短暫的糾結之后,他毅然決定回到老家——并村之前的唐閣坊村。2001年,葉志鋼被選為村支部書記。
扎在村里的他,已經顧不上自家企業,葉志鋼干脆忍痛割愛賣掉了苦心經營的廠子,一心在村里干。2005年,因區劃調整,唐閣坊村與兩個鄰村合并為孫家灣村,葉志鋼再次當選支部書記。
三個“窮”家并成一家,家底為“負數”,且人心渙散、矛盾重重。這樣的村能搞得好嗎?班子成員和村民心中都沒底。好心的親友也勸他不要蹚渾水,重新回去當“葉百萬”。
“絕不當逃兵!”在2005年并村后的第一次村民大會上,面對大家的質疑,葉志鋼給村民打氣:“白紙一張,才能畫出最美的圖!”
他把村干部和村民當成自家人,把班子成員擰成一股繩,把村民合成一條心。
要脫貧就必須有就業,要就業就必須有企業。當時村上沒有一家正常開工的企業。葉志鋼思來想去,村里最大的優勢就是離城6公里,區位優勢就是發展優勢。修路、招商、優化環境,一些企業開始落戶,越來越多的村民轉變成了“企業工人”,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收入“蹭蹭”上升。
發展并非一帆風順。2006年,一家企業經營不善,老板拖欠工資300多萬元跑路,300多名工人哄搶設備,群體性事件一觸即發!危急時刻,他做了一件“傻事”——以家庭財產作為擔保,向銀行貸款93萬元,墊付了跑路企業欠下的工人工資。
個人墊資近百萬,他不怕還不了,自己一腳“陷進去”嗎?“還不起賬,是我這個書記沒當好,作為‘家長’我難辭其咎。”葉志鋼說。
老百姓拿到了血汗錢,對村干部有了好感;企業家看到葉志鋼的擔當,堅定了投資決心。就這樣,孫家灣村從無到有,基本實現戶戶通公路,企業增加到30多家,提供就業崗位四千多,解決了本村所有勞動力就業,村民年均收入超過3萬元。
犧牲“小家”,幸福大家
葉志鋼的嫂子被施工車撞倒身亡之后,哥哥指望當支書的他能夠為自己做主,施工方慌了神,鄉親們都為他捏了一把汗……為了不耽擱村里的發展,葉志鋼忍痛做哥哥的工作。從此,他擔負起照顧哥哥的責任,現在,年近七旬的老哥哥跟他住在一起。
“小家”的犧牲,換取了“大家”的發展。葉志鋼為村里做的點點滴滴,村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也落實在了行動里。
葉家灣村小的改建曾經屢屢受阻。最大的阻力在于,學校周邊有20多座墳,相信風水的村民不愿遷走。“娃娃們是每個家庭的希望,也是我們村里的希望,給他們提供好的教育環境,就是每個家庭最好的風水。”2017年,葉志鋼挨家挨戶地做工作,終于感化了所有村民。
改造后的村小,綠樹環繞,環境優美,還新建了運動場,娃娃們有了愉快的學習環境,老師和家長們也放心了。“我們這個村,產業發展起來了,精神不能荒蕪。”葉志鋼說。
在《孫家灣村2013-2030年村莊規劃書》上,從封面到封底,每一頁都有一個“家”字。扉頁上有這樣一句話“砸”進了記者心里:“每個人內心最終都有一個歸宿,這個地方就是我們常說的‘家’。”
“習總書記說,國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國。對我而言,孫家灣村就是我的家,我一輩子為了這個‘家’!”葉志鋼笑著說。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