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6-15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本報記者 馬玉
掀開門簾,熱氣向外撲來,窯洞里豎立的兩排木架上整齊地碼著1000個紙盒子。盒子里飼養著黃粉蟲,沙沙作響。屋里熱,不透風,季家莊村村民趙青紅時不時要到窯洞外透口氣。
季家莊村是山西汾西縣和平鎮的下轄自然村,后與牛洼莊村合為行政村。地薄人稀,全村214戶600多口人。村民以種玉米、棉花、小麥為生。祖輩靠天吃飯,貧窮漸漸彌漫了村莊。
溝壑把出村的山路變得曲折難行,仍沒有阻止住趙青紅走出去。多年前,他把10畝玉米地留給了家里人,外出打工,在太原的工地上掙到了一個月近3000元的工資。
2016年,山西省科技廳在汾西縣定點扶貧,為鄰近的和平村引進了優質蛋白飼料黃粉蟲,并投資50萬元與汾西縣康瑞萊生物科技貿易有限公司合作建設了年產300噸黃粉蟲干蟲加工基地。
鄰村村民能在村里掙錢了。很快,聞訊的季家莊村不再平靜,考察學習后,決定試驗。鄉政府鼓勵村民利用閑置的窯洞飼養,為村民提供飼養技術培訓和種蟲,一個貧困戶發放500個養殖紙盒。
消息也在外出務工村民中間不脛而走。去年5月,打工的趙青紅辭掉工作回到了村里。“當年投資了近3萬元,飼養了1000盤黃粉蟲。烘干后以每斤16元的價格賣掉了2500斤。”他說,今年飼養量增加到了2000盤。
從無到有,季家莊村終于有了一份可以眾人參與的產業,黃粉蟲持續脫貧的作用也立竿見影。季家莊村有貧困戶24戶80口人,去年,村子實現了整村脫貧。
進村的山路還是曲曲折折,眼前的家鄉依舊如故,但趙青紅覺得回來是對的。“每天8點給黃粉蟲澆水、喂麩皮、揀蛹,保持室內溫度在30攝氏度左右,忙活到11點多。下午從3點再忙到7點。活輕松不說,掙得比工地上還要多。”他說,種地的同時兼顧了飼養,兩不誤。
政府提供養殖技術,企業負責收購銷售,村民們紛紛與康瑞萊生物科技貿易有限公司簽訂了黃粉蟲回收協議,不再擔心養得出賣不出。
今年3月,這家公司成功實現了汾西縣黃粉蟲出口英國。年可加工黃粉蟲干蟲300噸,年創匯100多萬美元。趙青紅和村民頭一次賺上了出口的錢。
“產量上去了,政府接著就要做產業鏈的文章,孵化培育深加工企業,研發黃粉蟲產品來提升附加值,讓村民有更大更多收益。”和平鎮政府工作人員說。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