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6-16 作者:佚名 來源:經濟日報
河北內丘縣南賽鄉北賽村村民閆振國:
變挖山求生為養山致富
本報記者 宋美倩 通訊員 楊永麗
進入6月份,站在河北內丘縣南賽鄉北賽村公子峪生態園的山坡上,放眼望去,一棵棵蘋果樹、核桃樹、桃樹、杏樹已結滿果實;一片片柏樹翠綠蔥郁,一層層生態林、經濟林,把以北賽村為中心的1.8萬畝山場裝扮得生機盎然。
北賽村位于內丘縣西部的淺山區,山場多,山場面積有4000畝;耕地少,人均耕地不足二分。由于土地貧瘠,干旱少雨,山上樹木難存活,“光山禿嶺和尚頭”曾是這一帶的真實寫照。
過去,靠山吃山的村民們利用當地石材資源,開山采石,加工建筑裝飾用的石板。閆振國就是其中一員,人稱“石老板”。“生意好時,兩臺石板鋸,雇傭十幾名工人,每年生產上千噸石板,一年下來能掙二三十萬元。”頭腦靈活的閆振國跑銷路,同周邊村的石板老板們一起帶著村民們把石板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一次外出,閆振國在其他縣看到了郁郁蔥蔥的大山,在聽說滿山遍野的板栗樹已成為當地村民發家致富的“搖錢樹”時,他心頭一顫:“同樣是靠山吃山,為啥人家的山能如此秀美,咱的山上卻只能采石,留下的是大窟窿?”綠化荒山的念頭在閆振國心里由此萌生。
2006年,閆振國放棄石板加工生意,成立了公子峪生態園,投身到荒山治理中。修路、平整山頭、通水電、挖溝、墊土、種樹……賣石板掙的幾十萬元全部投到了荒山上。剛開始時,由于缺乏技術,栽種的核桃樹品種雜,成果不好賣;蘋果管理技術不到位,口感不行……閆振國走了不少彎路。
為此,閆振國7次參加陜西楊陵農高會,多次到山西大寨等地學習取經,當面向專家教授請教治理荒山的經驗和方法。
幾年下來,愛鉆研的閆振國摸出了門路,哪些品種適合當地土壤、果樹怎么嫁接能改善果品質量……說起治理荒山經驗,他現在如數家珍。
在閆振國治理下,200多畝雜草叢生的荒坡一年比一年綠。生態園的變化,讓周邊村的石板老板們看到了治理荒山的前景,他們也放棄了石板生意,開始在山上建設基礎設施,栽植樹木。山場有了路,通了水電,村民們紛紛把目光投向了自家閑置的山地。沉睡了千年的荒崗禿嶺徹底蘇醒了。
“治理荒山是長久活兒,大伙得擰成一股繩才能做大做強。”閆振國十多年來沒松勁,帶頭成立了遼清核桃種植專業合作社,給村民們發樹苗,并統一栽種,各家負責管護,果樹掛果后合作社統一收購、統一銷售。
為了讓山場效益最大化,閆振國帶領大伙開展林間兼作、林下養殖,在樹下種中藥材、油菜、花生、紅薯等作物,散養雞、鴨、鵝等家禽。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讓每家每戶都參與進來,把自家山場綠化好,咱們家鄉的環境也就美了!痹陂Z振國帶領下,如今北賽村一帶的1.8萬畝荒山上,栽植了8000畝經濟林木和萬余畝生態林木,到了秋天,滿山濃綠、瓜果飄香。閆振國也被評為“全國荒山綠化勞動模范”。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