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26 作者:常欽 來源:人民日報
馬新世精心培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被評為陜西省首屆十佳職業農民
把科學種田當職業追求
“追逐夢想,成為首批職業農民;人生無悔,精心培育優質瓜果。培育新品種,大秦川瓜果流蜜;推廣新技術,陜甘寧效益過億元……”在陜西省舉行的首屆十佳職業農民表彰會上,評委會如此評價一位農民。
這位農民只有大專文化,卻是當地為數不多的高級職業農民。他篤信農民是個光彩的職業,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近期,他當選首屆陜西省職業農民協會會長。
他就是楊凌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負責人馬新世。
科學種田,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
馬新世家祖祖輩輩住在渭河岸邊,從記事起,他就跟著父親種西瓜、甜瓜,深知種瓜的酸甜苦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西甜瓜品種少,品質也不太好。瓜農想種好品種,但種子價格動輒一罐一兩百元。為了讓瓜農用上物美價廉的種子,馬新世辭掉民辦教師工作,回家種瓜,想要干出一番名堂。
用自家的地作試驗田,向親戚籌資金,拜國內著名西甜瓜育種專家為師,與西甜瓜為伴,轉眼20多年。馬新世和公司先后培育出薄皮甜瓜、大果型西瓜、圓果類西瓜等六大系列30多個品種,推廣到23個省區市,推廣面積超過千萬畝。
在陜西省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揉谷鎮,一片種植大棚寬敞明亮。走進去一瞧,南瓜、西紅柿……各種秧苗長在一個個小枕頭里,根扎在里面,澆水、施肥一次性完成。馬新世介紹,這是園區特有的有機營養枕技術,將種苗種植在一個長40厘米、寬20厘米、高15厘米的枕頭里,里面裝著植物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
“用管道把枕頭連接起來,及時智能灌溉和補充營養。”說起這枕頭的好處,馬新世打開話匣子,營養枕不但解決了土壤生態退化及連作障礙問題,還消化了養殖企業的廢棄物,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量。一畝地700個枕頭,作物產量可提高兩成多。
馬新世時刻關注我國農業發展的前沿動態和技術。除有機營養枕栽培外,他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專家組成團隊,推廣新式雙拱雙膜大棚,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每畝地節水60%左右;推廣碳基營養技術,降低了化肥使用量;推廣生物源農藥綜合防控新技術,解決了化學農藥的殘留問題。
“職業農民不僅要愛農業、懂技術,還要善經營。要把高品質的東西賣上好價。”馬新世說,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從粗放型到精耕細作的過程,一方面通過降低化學農藥、化肥使用量,確保農產品綠色優質供應;另一方面通過科技創新降低成本。通過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帶動農民錢袋子鼓起來。
“一個西瓜賣50多塊錢,供不應求。”馬新世說,營養枕里長大的西瓜,營養吸收得更全面,糖度增加兩到三度,投入成本卻減少了兩到三成。目前,實驗區種植戶每畝單茬產值超過3萬元。
示范種田,做給農民看、教會農民干、幫著農民賺
“農民是一個很光彩的職業。”馬新世說,從源頭上解決農業領域小農戶單打獨斗、分散經營帶來的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必須走適度規模經營之路。
為了帶動更多農民致富,馬新世聯合當地五家合作社,成立楊凌珂瑞農業合作社聯合社,在揉谷鎮白龍村建成楊凌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占地518畝,擁有雙拱雙膜新式大棚128座,成為農業農村部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
行走在園區內,安裝多套控制系統的新型智慧大棚整齊排列,棚內瓜果飄香,不時可見在此進修培訓的農民“學生”忙碌的身影。如今,創業創新園帶動大學生、返鄉務工人員、外地自主創業者150多人,開設田間課堂累計培訓達1520多人次。
“在這里,我們不光要學技術,還得學會管理和開拓市場。”在園區學習的貴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農民岑喬興說,等自己一年學業期滿拿到農藝師證書,再加上積累的市場經驗和人脈,準備回到老家貴州發展設施農業,大干一番。
“農民來我這里打工,一天的工資有兩三百元,除了務工收入,我還教他們西甜瓜和蔬菜的種植技術。”馬新世說,“我愿意盡我所能,幫助農民成長為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從而帶動身邊更多的人走上脫貧致富的小康路。”
現在園區已經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入駐,1000多名職業農民在這里通過承包溫室、勞務打工、現場培訓、觀摩學習,學到了新技術。
“做給農民看、教會農民干、幫著農民賺。”馬新世說,園區一方面要種出市場認可的高效安全農產品,一方面還要培養一大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職業農民。目標是堅持現代農業理念科學種田,把國際、國內好的品種引回來,農民在這里既能看到,又能學到,用得著,拿得走。
抱團種田,握指成拳,釋放職業農民發展活力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黨委書記杭大鵬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是關鍵,新型職業農民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陜西省系統化教育培訓職業農民達12.58萬人,實現了省主導特色產業的全覆蓋。8月5日,陜西省職業農民協會成立大會在楊凌舉行,馬新世當選為首屆陜西省職業農民協會會長。
“協會要把一大批職業農民組織起來,通過他們使農業先進技術、農業政策在生產一線發揮作用。”陜西省農廣校校長張養利介紹,下一步,職業農民培育要逐步向經營性,特別是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以及職業經理人這個方向去發展,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形成職業農民對農業、農村各領域全方位的人才支撐。
杭大鵬說,職業農民協會要搭建好三個平臺:共享協作,搭建溝通交流平臺。找到滿足會員需求和促進協會發展的有效結合點,促進會員之間相互學習,交流信息,開闊眼界,聯手合作;凝心聚力,建成合作發展平臺。成為政府、農民之間的溝通橋梁,開展生產經營、市場銷售、品牌建設、信貸融資等服務,提升生產經營發展能力;引領幫扶,打造輻射帶動平臺。省級協會要在指導各級協會的基礎上,輻射帶動小農戶共同發展,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馬新世說,協會將積極為職業農民服務,促進農業先進技術的普及和推廣,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為特色農業發展、產業扶貧、鄉村振興作貢獻。下一階段,協會將提高協會會員素質,全面掌握各項農業先進技術,提高綜合技能水平,深入了解市場信息,做善經營的職業農民。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