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季節安排。猴頭菇屬中溫偏低型菌類,具恒溫結實性,菌絲生長溫度為6~30℃,最適25℃左右;子實體生長適宜溫度為6~25℃,最適18~20℃,適溫下,子實體色白、個大、肉實、不分枝,菌刺長短適中,商品性好。人工栽培的適宜季節是:東北地區8~10月,華北地區9~11月,長江流域10~12月,南方地區11~12月至翌年1月。
2.配方。①棉子殼36%,木屑40%,麩皮20%,石膏粉2%,過磷酸鈣0.5%,蔗糖1%,尿素0.1%。②玉米芯54%,麩皮10%,米糠10%,棉子餅8%,玉米粉5%,木屑12%,石膏粉1%。
3.接種發菌。常壓滅菌后,料溫降至30℃以下時無菌操作接種。適溫發菌。發菌過程中要認真檢查。待菌絲長至料的2/3時,就可入棚、催蕾和出菇管理。
4.出菇管理。猴頭菇可進行不脫袋直接壘袋出菇或脫袋后覆土出菇,也可先采用前法出1~2茬后,再覆土、補水、出菇。將達生理成熟的菌袋,解開袋口,一個菌墻兩排袋,出菇的一端朝外,高5~7層,相對濕度保持85%~90%,溫度15~20℃,早、晚通風30分鐘。在溫濕度適宜條件下,現原基后,8天左右長出菌刺,如長時間不長菌刺要盡快摘除。因袋栽的袋口大,易形成多頭菇,要進行疏蕾管理,留下一個形好的菇體。當菌刺達1~1.5厘米長,孢子即將彈射時,及時采收。當菇袋失水嚴重時,即可脫袋覆土、灌水、養菌、出菇。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