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7-16 作者:佚名 來源:北京日報
當前,北京市城區的許多社區已經開展垃圾分類工作,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參與進來。連日來,記者深入京郊發現,在廣大農村地區已有不少村莊“領先一步”,探索出了獨具特點的分類模式,實現了“垃圾不落地”。開展垃圾分類,為村莊帶來了很多變化。
門頭溝區王平鎮東馬各莊一百多位村民,自覺把生活垃圾分為灰土、其他、廚余三類,已經堅持了12年。鄉間小道干干凈凈,農房墻體統一美化,就連犄角旮旯處也難覓垃圾蹤跡。
王大爺家門口,一張文明衛生戶的牌子很顯眼。步入院中,廚房窗根下擺放著3個鐵皮垃圾桶,“銀色的放灰土,打掃院子產生的土就往這里放;綠色的放廚余,用來裝剩菜剩飯;黑色的放其他,比如包裝紙、餐巾紙一類……”王大爺說,如果裝錯了,指導員就不收運,“那還得咱自己重新分類。三天不管運,咱院里可就有臭味嘍。”
白建筑是東馬各莊村垃圾分類指導員,村民評價他:“老白,性格直率,辦事一絲不茍。”每天7點,老白都要騎著三輪車,挨家挨戶上門收集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而灰土則由另一輛小三輪車盛放。每位村民在投放垃圾時,老白都要仔細查看,投放正確的村民能獲得一張小票,只要本月攢夠10張,就能到村委會以每張0.5元的價格換成獎勵金。這錢,由鎮里出。
在王平鎮,包括東馬各莊在內,已經有16個村、4個社區開展垃圾分類,總計9000多人參與。王平鎮副鎮長劉帥介紹,各村收集上來的垃圾將分類運送至鎮環保中心。其他垃圾達到一定量后,由區級環衛部門派專車運至門頭溝魯家山垃圾處理廠;廚余垃圾則不會離開環保中心,經過攪拌發酵,短則1天,多則半月,就可以轉化為肥料,供村民免費取用。
王平鎮雖地處山區,但距離城區并不遠,且永定河穿流而過,很適合郊游。結合美麗鄉村規劃,通過開展垃圾分類,該鎮計劃建設一批獨具特色的鄉村民宿,以美好的環境吸引來更多游客,帶動村民增收。到今年8月底,門頭溝區還將在齋堂、清水、雁翅、潭柘寺等山區鄉鎮開建鎮級環保中心,到時,這些山區鄉鎮都將具備廚余垃圾處理能力。到今年年底,門頭溝區178個村莊都將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實現全覆蓋。
其實,垃圾分類早已在京郊大地落地生根。
位于京密引水渠旁的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八成生活垃圾實現了資源化再利用。他們將生活垃圾細致地分成42類,舊衣物、廢電器、玻璃瓶都有專業公司上門回收,還將廚余垃圾制成酵素,當做肥料放到村里的草莓大棚里。經專業機構監測,使用了酵素后,該村草莓甜度等指標有提高,化肥殘留為零,一個大棚的收入平均增加近萬元。目前,興壽鎮已經在東新城、沙坨等10個村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實現“垃圾不落地”。
房山區蒲洼鄉森水村,曾是北京市低收入村。村民把自家的可回收物留起來,攢到一定數量就可以到村委會換取洗衣液、毛巾等生活用品,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則由鄉里定時清運。村里還制定了環境公約和門前三包制度,號召村民主動保護家鄉環境。青山綠水沒有辜負大山人,森水村大部分農戶已經開始飼養中華蜂,靠生產蜂蜜增收。通過這一綠色產業,全村低收入戶已于去年底全部“脫低”。
相關標簽:北京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