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8 作者:佚名 來源:光明日報
河北邢臺退休干部郝景香
10年綠化荒山5萬畝
作者:本報記者 耿建擴 本報見習記者 陳元秋 《光明日報》( 2018年03月27日 03版)
河北省邢臺縣在基層從事林業工作幾十年的郝景香,2009年退休后,主動請戰,帶領造林隊伍走上全縣造林難度最大的“硬骨頭”地帶,開展植樹造林工作。10年來,郝景香憑著攻堅克難的韌勁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帶領造林隊員克服重重困難,累計綠化荒山5萬余畝,植樹560萬株,造林成活率達95%以上,邢臺縣淺山丘陵區綠化斷帶難題得到有效破解。郝景香也先后獲得河北省綠化獎章、全國綠化獎章、河北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太行最綠在三川,綠化斷帶有遺憾。”邢臺縣全縣森林覆蓋率達47.9%,西部山區被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然而在淺山丘陵區,由于氣候干旱、立地條件差,形成了一條南北長51公里、東西寬18公里的綠化斷帶,“年年種樹不見綠”,成為制約邢臺縣綠化工作的瓶頸問題。在丘陵區荒山上種樹,難度可想而知。種樹沒有水,就一罐罐運、一桶桶提;沒有土,就一點點從石頭縫中間摳;沒有電,就用柴油機發電;不能用機械,就人工挖樹坑;山路崎嶇,隊員就一手拄棍一手扛工具;運水往往要跑十幾里地,送一趟樹苗幾百米的山路要走近一個小時……困難雖多,但他們憑著愚公般的精神都一一化解。最困擾郝景香的是,采用傳統辦法種樹,費再大的勁兒成活率也是極低的。經過一輪又一輪失敗,一次又一次試驗,他終于成功摸索出“套保濕袋”“埋玉米芯”“蓋石板片”“靠育林板”等一整套淺山丘陵區造林辦法。
植樹過程中,郝景香對造林隊員要求一絲不茍,從囤樹苗、運樹苗,到挖坑、裝袋,再到澆水、埋坑,包括樹苗修剪、廢棄垃圾收集……每一項工序都嚴格標準,逐一驗收,確保樹苗成活率。為保障工程進度,郝景香一年堅持11個月吃住在山上,和造林隊員一樣住窩棚、啃干糧、喝涼湯,每天早晨6點準時上山植樹,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種樹是我生活的全部,不嫌累,也不覺得苦。我要堅持把樹一直種下去。”樹苗,一年年長高;林地,一片片擴展;荒山,一點點變綠。看著滿山的樹苗不斷長高長大,郝景香又著手組建起護林隊伍,加強林地管護。郝景香說:“來之不易的綠色千萬要保護好。這些樹就像我自己的孩子,看著滿山的樹都綠油油的,我心里才能踏實。”
(本報記者 耿建擴 本報見習記者 陳元秋)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