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8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敢闖善為讓“窮山溝”變“明星村”——記陜西省黃陵縣索洛灣村黨支部書記柯小海
新華社記者 蔡馨逸
“你把掛燈籠的鋁線換成麻繩,鄉村旅游景區要有鄉土氣息,從細節處就得注意。”陜西省黃陵縣索洛灣村黨支部書記柯小海對施工工人說。午飯剛過,他就到村里正在修建的景區,從入口處開始仔細檢查建設情況。
峽谷寨景區是索洛灣村發展鄉村旅游的重點項目,也是柯小海現階段心中的頭等大事。每天他都要沿著7公里的景區道路走上一遍,和村民一起搬石頭、運木頭。凡是村里的發展,他都既出點子又出力氣。
索洛灣村在陜西省黃陵縣子午嶺,川地土薄,村民靠天吃不飽飯。在外闖蕩、已經小有所成的柯小海懷著“讓村民過上好日子”的初心回到村子,接下當時這個“爛攤子”。他敢闖、善為,帶領村民將索洛灣村發展成人均年收入近3萬元的“明星村”。
2000年當選村支書,柯小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建村里的小學。“當時村里一窮二白,根本拿不出錢,但是學校必須建,不能再讓孩子們在四面透風的教室里受凍。怎么辦呢?只能自己想辦法。”柯小海說。
他帶頭墊資墊物,帶領村兩委班子挨家挨戶動員村民投工投勞,施工階段又和村民一起當小工。3個月后,一所10間大瓦房的學校竣工落成,總投入只有36000元。“原來我沒接觸過泥瓦活,等學校建好了,砌墻上梁我都干的有模有樣。”說到這里,柯小海的語氣里透著得意。
“怎么辦呢?只能自己想辦法。”在帶領村民發展產業奔小康的路上,柯小海時常面臨這樣的困境。而他對村民說的卻總是:“發展產業不能等、不能怕,有問題我來解決。”
2012年,黃陵國家森林公園在索洛灣村附近開工建設,柯小海立即看到發展鄉村旅游的機遇。他帶領村民開發沮河漂流、卡丁車賽車場、農業觀光園等項目,修建了192套特色民居組成的商業街,形成集游覽觀光、鄉村民宿為一體的旅游綜合體。
當他把建峽谷寨景區吸引游客的想法告訴村民時,立刻得到響應,一天內就湊齊了修建河塘的50畝土地。“土地就是農民的命,鄉親們這么信任我,能把‘命’給我,我一定不能辜負他們。”想到這里,柯小海激動得無法入睡,第二天一早召開表態大會,向全體村民保證,有了景區,生活一定蒸蒸日上。臺下掌聲如雷。
為了利用峽谷地形突出景區特色,柯小海著手開山打洞,引水造景。游客繞過半山腰的瀑布,穿過幽深的山洞,進入山間谷底。棧道、溪流和茅草山寨分布谷中,別有洞天。
現在用三四分鐘就能走完的山洞,在當初考察設計時,柯小海要沿著陡峭的山間小路走上兩三個小時才能到山的另一邊。經過十多次考察,他和設計團隊終于確定了打洞的方案。進入施工階段后,一系列困難又隨之而來。“最發愁的就是資金。”柯小海說,施工單位的報價在500萬元上下,“建景區到處都在花錢,我們實在拿不出那么多錢。”
正巧索洛灣村附近的煤礦也需要打洞,經過咨詢,柯小海了解到礦上打洞的設備可以用在山上。他便向煤礦借設備,又聘請了技術專家做指導,最終花費不到100萬元。
如今,峽谷寨景區山間野花爛漫,被微風吹皺的潭水映著山的倒影,依山而建的親水棧道引人走向峽谷深處……荒山被改造成“世外桃源”,等待著游人的到來。
56歲的村民余義江花10萬元在商業街上買了一間160多平方米的小二層門面房,準備開農家樂。他說:“村集體以低價把門面房賣給我們,村民基本上一家一套。大伙都盼著景區開業,吃上‘旅游飯’,讓生活再上一層樓。”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