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07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劉迎旭 巫鵬
不善言談、穿著樸素,是王國奇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但談起汝窯和汝瓷文化,他卻滔滔不絕、如數家珍。近日,在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省級非遺傳承人王國奇,講述了他與汝瓷20余載的情緣。
今年49歲的王國奇,自幼生活在清涼寺村。他家和如今的清涼寺汝官窯遺址展示館只有幾十米距離。孩童時代的王國奇在田間地頭玩耍時,經常會撿到碎瓷片,好奇之余,他對陶瓷也產生了一種神秘而特殊的情感。
“小時候,縣陶瓷廠就緊挨著我家院子。”王國奇說,上世紀80年代,他跟著陶瓷廠一技術員學習青瓷和白瓷的制作技藝。當時還不知道什么是汝瓷。隨著1987年清涼寺汝官窯遺址的發掘,他才開始對汝瓷有了更多了解,并由此踏上汝瓷發展傳承之路。上世紀90年代初,考古發掘丟棄的土被人們視為廢物,但在王國奇眼中卻是寶貝。每天他都會在這些土堆上扒來扒去,也因此成了村里不少人眼中的“另類”。
“瑪瑙石、青石……土堆里還真有不少寶貝。”王國奇說,他雖然只是初中畢業,但自學了大學陶瓷專業的相關書籍。經過兩年多的準備,1995年,他的第一座實驗窯在家中建成。但他并沒有馬上燒制瓷器,而是燒試片。經過5年無數次失敗后,他燒制的瓷器開始越來越精美。他將仿古瓷器銷售出去,獲得了一些收入,但對于投入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開始那10年,苦都吃盡了。”回想當初,王國奇感慨萬千。
2002年,王國奇從書上看到關于北宋汝窯的一組介紹,說河北山海關附近出產一種長石,其成分非常適合作為汝瓷的釉料。在釉料中添加長石,其中的礦物質會讓釉色更好,遠勝過本地石料。為了追求完美,他帶著四處借來的200塊錢,踏上了北上的尋石之旅。餓了啃饅頭,困了睡車站,就這樣,一路艱辛,最終把找到的25公斤長石背回了家。
依托清涼寺獨有的高嶺土、瑪瑙石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山海關等地的釉料資源,王國奇創辦了汝瓷復制中心。無數次嘗試,無數次失敗,試燒了上千種原石,仍未見宋代官窯汝瓷最具代表性的那“一抹天青”。但他知道,自己離真正的汝瓷已越來越近。
2006年,王國奇的汝瓷燒制技藝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燒制出了具備宋代汝官窯典型特征的天青瓷,再現了宋代汝官窯的絕世風采。產品一經面世,就受到了業內人士和汝瓷愛好者的追捧。然而,王國奇沒有盲目樂觀,而是繼續埋頭鉆研,以使汝瓷在整體上更趨完善。之后,他的作品在國內多次獲獎,還獲得了諸多榮譽稱號,尤其是在去年的第十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手工藝術精品博覽會上,他的作品《圈足洗》獲得2017年“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作為燒瓷人,我有義務、有責任讓宋代的汝瓷重現,讓更多的人看到和了解真正的汝瓷。”王國奇說。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